农业现代化还将有力地带动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的提高,迎来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,对缩小城乡差距将发挥决定性作用。
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,我们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为消费、投资、出口协调拉动,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加大。要以欧盟、北美等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为榜样,加快亚洲市场一体化,实现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自由流动,扩大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,以生产要素的加快流动和扩大流动规模带动亚洲市场的一体化。
应当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,进而扩大亚洲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,扩大亚洲各国在IMF特别提款权中的比重。通过农业投资银行支持亚洲各国发展现代农业,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,不仅满足亚洲人民的需要,而且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其它地区,为解决全球饥饿问题作出贡献。在这方面我们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,需要进一步采取切实步骤,扩大合作领域。所有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法律、政策都应当废除,所有障碍市场一体化的陈腐观念和狭隘心理都应当放弃。二是目前亚洲一些国家存在资金流动性过剩。
为此,我建议: 1.加快推进亚洲市场一体化进程。亚洲农业投资银行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现有的亚洲开发银行,三者互相竞争,协调合作,有利于改善金融服务,降低投资成本,将为亚洲经济崛起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。在加强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上,还应鼓励企业之间的合作。
比如,我国目前能源项目较多,但是氢能企业数量相对较少,在氢能产业方面投入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较为有限,氢能产业尚处在发展初期阶段,产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难题。在加强氢能国际合作中,应注意策略和方法,以实现合作共赢。从制氢、储氢、用氢等环节技术尚不成熟,基础设施建设不足,综合成本偏高等问题制约大规模商业化运行。例如,成立了国家级产业联盟——中国氢能联盟,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、经济支持,支持力度逐步提升。
进行氢能深入开发,能够推动我国能源转型、绿色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。政策扶持对于早期氢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。
为此,我国应积极打造和完善具有国际性、多层次的氢能产业合作交流平台。(作者:于冠一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讲师。如果不能寻求到储量丰富且清洁安全的新能源,全球的工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。在合作中,我们应更注重技术、特别是先进技术的引进、消化、吸收和再创新。
从中央到地方,关于氢能产业的规划和布局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。但关键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,关键组件制备工艺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明显差距,存在核心技术薄弱等现象。通过国际间的有效合作,氢能产业将提前出现拐点,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。发展氢能产业能够有效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,是替代化石能源、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。
在产业链条上,氢品质、储运、加氢站和安全标准较少,氢品质检测和氢气泄露等重要测试装备欠缺,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尚未形成。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,各国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,通过友好交流合作,能够帮助各国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。
通过不断深化国家间的氢能战略合作关系,可以促进在技术层面更广领域的深入交流,达成在更高层次的有效合作,实现氢能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优化。作为新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,氢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。
但是我国与相应国家的氢能战略合作处于初期发展阶段,国外所提供的大多是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,对于我国氢能技术的支持相对比较欠缺。近年来,我国科技界对氢燃料电池的发展非常关注,在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开发方面已有突破。当前,我国与部分国家已经展开了一定的氢能合作,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同时,在合作中,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。最后,加强对外氢能政策解读。其次,打造国际氢能合作平台。
通过抓住氢能产业机遇,利用氢能的全球项目规模扩大,氢能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,帮助多个行业实现脱碳目标。近年来,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,全球面临着严重能源危机。
通过合作交流平台,探讨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,加强合作、资源共享、合力互助,推动本国乃至全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。氢能是可以实现再生且清洁安全的,既可以利用化石燃料生产,又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解来进行生产,储运比较方便,在交通供热中都不会产生环境污染,通过能源载体和循环碳经济可以实现可持续的氢利用,极大地缓解全球当前的能源危机问题。
朱丽系该中心主任、教授) 进入专题: 氢能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
2002-2020年,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从855亿美元增加到6617亿美元,占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6.8%,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二位。尽管10月增速回升至4.9%,仍明显低于2019年10月7.2%的增速。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到规则等制度型开放。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服务贸易标准,提升服务监管的国际化水平,等等。
我国市场潜力的释放,是全球市场的重大利好。从大国责任出发,我国努力倡导各国维护经济全球化大局,坚持多边主义,积极推进多边双边自由贸易进程,在完善全球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。
客观判断我国市场潜力,既需要看到短期的问题与矛盾,更需要分析中长期的潜力与趋势。当前,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自由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,也是我国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重点所在。
强化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制度安排,例如,加快制定并实行全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,减少和降低边境后壁垒。进入新发展阶段,扩大内需在引领高水平开放中的基本导向作用全面凸显。
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推进高水平、制度型开放。我国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成果,不仅积极促成具体项目落地,而且主动发起设立亚投行、丝路基金等,主动提供开放合作的全球性公共产品。自2002年以来,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%。估计到2035年,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有可能从2020年的42.6%提升到60%左右,由此带来数万亿美元的消费增量。
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,我国加快工业领域市场开放,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体系,建成全球规模最大、门类最全、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,成为世界工厂。
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,充分发挥企业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。2010年,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,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,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。
当前,各方对我国市场潜力有不同的估计。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,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,以开放、合作、共赢胸怀谋划发展,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、包容、普惠、平衡、共赢的方向发展,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。